\u003c/p>\u003cp>在山東省文聯“走出去、請進來、沉下去”工作思路指引下,在山東省美協鄉村美術館試點建設計劃的指導下,濟南市市中區美術家協會(簡稱:濟南市中美協)在中共濟南市市中區委宣傳部、市中區文聯和濟南市美協的領導和支持下,以藝術為紐帶,創新打造鄉村(社區)美術館體系,探索出一條“文化賦能鄉村振興、藝術激活城市動能”的融合發展之路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一、三級聯動:構建鄉村美術館網絡,打造文化振興新陣地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濟南市中美協在積極響應山東省美協鄉村美術館建設號召,構建“省-市-區”三級聯動機制。2022年率先在南部山區六個村居設立“鄉村書畫屋”,陸續將200余幅書畫作品送入農家,開創“無償展示+授權代銷”模式;2023年12月聯合省、市美協在南部山區玉符河盼石崮溝村成立區首家鄉村美術館,2024年又在桿石橋、大觀園、十六里河等街道落地三家社區美術館,形成“山區有書屋、社區有展館”的全域覆蓋模式。通過舉辦十余場專業展覽、280余幅捐贈作品的長期陳列,讓藝術真正“沉下去”,激活基層文化細胞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detailPic\"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0/5BAAD24F2B3EC155178971C94556ACE3BDFEC4AC_size927_w800_h600.png\" alt=\"濟南市中區美協探索鄉村(社區)美術館助力文化振興新路徑\" />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雙輪驅動:公益美育與產業融合,激發內生動力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1. 美育浸潤,培育鄉土藝術生態\u003c/p>\u003cp>近年來,濟南市中美協依托基層黨群服務中心,開展“全年制”公益培訓300余課時,惠及群眾6000人次。品牌活動以“尋找美術符號 助力鄉村振興·美術作品展”挖掘本土文化基因,“根脈永存 百廿商埠”寫生活動重現濟南百廿商埠老城記憶,公益筆會、創作沙龍則培養出一批社區藝術骨干,實現從“送文化”到“種文化”的轉變。\u003c/p>\u003cp>2. 藝術賦能,撬動鄉村美學經濟\u003c/p>\u003cp>鄉村美術館成為產業融合的“連接器”:石崮溝美術館聯動生態旅游,開設直播推廣非遺手作,??瞪鐓^美術館立足城鄉融合,開啟美術+攝影同步,打造家門口藝術直播平臺?!包S河安瀾 濟南新賦”大型城市景觀山水畫創作帶動文旅IP開發。2025年2月,這一“藝術+產業”模式獲國家民政部及《中國社會報》專題報道,成為鄉村振興的“軟實力引擎”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城鄉互哺:以藝術喚醒城市文化動能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在賦能鄉村的同時,濟南市中美協立足省會中心城區“百廿商埠”文脈,通過三大行動激活城市活力:\u003c/p>\u003cp>創作行動:組織《根脈永存 百廿輝煌》等大型主題創作,用藝術重塑商埠文化標識;\u003c/p>\u003cp>空間行動:將社區美術館嵌入中心老城街巷,同心春元美術館、大觀藝苑美術館”成為藝術展示長期打卡地;\u003c/p>\u003cp>人才行動:通過展覽、推薦機制培育青年人才與本土藝術家發展,目前濟南市中美協理事會成員中擁有副高以上職稱八人,博士六人,碩士四人,曾獲泰山文藝獎四人,濟南市高層次人才稱號四人。并建立藝術創作、油畫、水彩、理論、新文藝群體、藝術研究、藝術教育和宣傳等七個委員會,形成“創作--研究-展示-推廣”閉環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從“美術助力鄉村”到城鄉共美”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從南部山區的鄉村書畫小屋到城市中心社區的藝術展館,濟南市中美協在省、市、區三級支持下,構建起“藝術服務鄉村、文化反哺城市”的共生體系。未來,協會將繼續深化“美術館+”模式,推動藝術與教育、旅游、商業的深度融合,讓丹青筆墨既繪就田園詩意,亦書寫城市新篇,為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提供可持續的“市中方案”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0/6B23118D2CAD25FAC5D934DFC0DBD09ED2D4590F_size963_w800_h600.png\" alt=\"\" />\u003c/p>\u003cp>來源:濟南市中區文聯\u003c/p>","type":"text"}],"currentPage":0,"pageSize":1},"editorName":"吳雨斐","faceUrl":"http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512331/media","vestAccountDetail":{},"subscribe":{"type":"vampire","cateSource":"","isShowSign":0,"parentid":"0","parentname":"社會","cateid":"512331","catename":"鳳凰網山東","logo":"http://d.ifengimg.com/q100/img1.ugc.ifeng.com/newugc/20180530/10/wemedia/0f1a12c3efe1f1b7af7d8f636ce0e7ff1d1fa283_size18_w200_h200.png","description":"鳳凰網山東,影響山東的力量!","api":"http://api.3g.ifeng.com/api_wemedia_list?cid=512331","show_link":1,"share_url":"https://share.iclient.ifeng.com/share_zmt_home?tag=home&cid=512331","eAccountId":512331,"status":1,"honorName":"","honorImg":"http://x0.ifengimg.com/cmpp/2020/0907/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.png","honorImg_night":"http://x0.ifengimg.com/cmpp/2020/0907/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.png","forbidFollow":0,"forbidJump":0,"fhtId":"63765212","view":1,"sourceFrom":"","declare":"","originalName":"","redirectTab":"article","authorUrl":"https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512331/media","newsTime":"2025-05-12 17:25:54","lastArticleAddress":"來自北京"}},"keywords":"鄉村,美術館,藝術,社區,濟南市中美協,山區,助力,城鄉,美術,公益","hasCopyRight":true,"sourceReason":"","isHubeiLocal":false,"interact":{"isCloseShare":false,"isCloseLike":false,"isOpenCandle":false,"isOpenpray":false}};
var adKeys = [];
var __apiReport = (Math.random() > 0.99);
var __apiReportMaxCount = 50;
for (var i = 0,len = adKeys.length; i 在山東省文聯“走出去、請進來、沉下去”工作思路指引下,在山東省美協鄉村美術館試點建設計劃的指導下,濟南市市中區美術家協會(簡稱:濟南市中美協)在中共濟南市市中區委宣傳部、市中區文聯和濟南市美協的領導和支持下,以藝術為紐帶,創新打造鄉村(社區)美術館體系,探索出一條“文化賦能鄉村振興、藝術激活城市動能”的融合發展之路。 一、三級聯動:構建鄉村美術館網絡,打造文化振興新陣地 濟南市中美協在積極響應山東省美協鄉村美術館建設號召,構建“省-市-區”三級聯動機制。2022年率先在南部山區六個村居設立“鄉村書畫屋”,陸續將200余幅書畫作品送入農家,開創“無償展示+授權代銷”模式;2023年12月聯合省、市美協在南部山區玉符河盼石崮溝村成立區首家鄉村美術館,2024年又在桿石橋、大觀園、十六里河等街道落地三家社區美術館,形成“山區有書屋、社區有展館”的全域覆蓋模式。通過舉辦十余場專業展覽、280余幅捐贈作品的長期陳列,讓藝術真正“沉下去”,激活基層文化細胞。 雙輪驅動:公益美育與產業融合,激發內生動力 1. 美育浸潤,培育鄉土藝術生態 近年來,濟南市中美協依托基層黨群服務中心,開展“全年制”公益培訓300余課時,惠及群眾6000人次。品牌活動以“尋找美術符號 助力鄉村振興·美術作品展”挖掘本土文化基因,“根脈永存 百廿商埠”寫生活動重現濟南百廿商埠老城記憶,公益筆會、創作沙龍則培養出一批社區藝術骨干,實現從“送文化”到“種文化”的轉變。 2. 藝術賦能,撬動鄉村美學經濟 鄉村美術館成為產業融合的“連接器”:石崮溝美術館聯動生態旅游,開設直播推廣非遺手作,??瞪鐓^美術館立足城鄉融合,開啟美術+攝影同步,打造家門口藝術直播平臺?!包S河安瀾 濟南新賦”大型城市景觀山水畫創作帶動文旅IP開發。2025年2月,這一“藝術+產業”模式獲國家民政部及《中國社會報》專題報道,成為鄉村振興的“軟實力引擎”。 城鄉互哺:以藝術喚醒城市文化動能 在賦能鄉村的同時,濟南市中美協立足省會中心城區“百廿商埠”文脈,通過三大行動激活城市活力: 創作行動:組織《根脈永存 百廿輝煌》等大型主題創作,用藝術重塑商埠文化標識; 空間行動:將社區美術館嵌入中心老城街巷,同心春元美術館、大觀藝苑美術館”成為藝術展示長期打卡地; 人才行動:通過展覽、推薦機制培育青年人才與本土藝術家發展,目前濟南市中美協理事會成員中擁有副高以上職稱八人,博士六人,碩士四人,曾獲泰山文藝獎四人,濟南市高層次人才稱號四人。并建立藝術創作、油畫、水彩、理論、新文藝群體、藝術研究、藝術教育和宣傳等七個委員會,形成“創作--研究-展示-推廣”閉環。 從“美術助力鄉村”到城鄉共美” 從南部山區的鄉村書畫小屋到城市中心社區的藝術展館,濟南市中美協在省、市、區三級支持下,構建起“藝術服務鄉村、文化反哺城市”的共生體系。未來,協會將繼續深化“美術館+”模式,推動藝術與教育、旅游、商業的深度融合,讓丹青筆墨既繪就田園詩意,亦書寫城市新篇,為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提供可持續的“市中方案”。 來源:濟南市中區文聯濟南市中區美協探索鄉村(社區)美術館助力文化振興新路徑
獨家搶先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