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長山列島。\u003c/p>\u003cp>如今,“長島國際零碳島”建設進展如何?\u003c/p>\u003cp>剛登上南長山島,濃濃綠意撲面而來。從海濱路到通海路,一路花團錦簇、鳥語花香。 長島的零碳場景,還藏在一個個小細節里。\u003c/p>\u003cp>海上,長島與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,改造海域底質環境,拓展近岸養殖至深遠海,推行立體生態養殖。\u003c/p>\u003cp>近岸,清退近岸1.8萬畝養殖設施,修復21公頃海草床和海藻場,近岸水質全達一類標準,近海生態得以優化。\u003c/p>\u003cp>島上,完成10個有居民島破損山體治理,拆除陸域80臺風機,原本的風機所在地,被碧桃、櫻花、松柏等植被覆蓋,為每年途經海島的360多種、120多萬只候鳥營造良好的環境。\u003c/p>\u003cp>“在零碳場景方面,長島謀劃打造了零碳交通、零碳生活、零碳旅游、零碳民生、全域零碳氛圍和廟島全域零碳島嶼等6大零碳體系。眼下,城區供暖、旅游大巴、公交等已全部實現新能源替代,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.2萬噸?!遍L島綜試區工委委員、管委副主任于振江表示,接下來將會同萬華化學、東方電子、金正環保等企業謀劃建設聚氨酯路面、虛擬電廠、綠色微電海水淡化等項目,推進6個光伏技術應用場景,打造3個標志性零碳項目及10個左右的零碳場景。\u003c/p>\u003cp>建設長島國際零碳島的構想提出以來,長島在規劃研究、減碳增匯、能源轉型、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,多年來,我們看到——\u003c/p>\u003cp>長島獲批國家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;\u003c/p>\u003cp>孫家村“近零碳社區”入選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典型案例;\u003c/p>\u003cp>“長島打造國際零碳島”入選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《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》白皮書;\u003c/p>\u003cp>大黑山島成為全國首個負碳超2000噸的“負碳海島”,標志著藍碳經濟進入規?;l展階段;\u003c/p>\u003cp>……\u003c/p>\u003cp>“‘長島國際零碳島’是煙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試驗田,是開展海島保護與開發綜合試驗的重要探索,是具有全球意義的海島生態實踐,將為有人島的零碳、負碳發展提供范例樣板,打造全球海島保護與開發的典范?!庇谡窠f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讓藍碳變“真金”,長島為全國打樣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來到長島,海鮮是繞不開的“生態符號”。\u003c/p>\u003cp>但在長島人眼里,這些海鮮早已超越了傳統食材的范疇,它們既是守護蔚藍海岸的“綠色資源”,也是能轉化為真金白銀的“碳匯資產”,更是打造國際零碳島嶼聯盟,讓長島出圈的新質生產力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1/164F86768CA210C42A219AE89BE396FC128B5531_size1520_w1347_h905.png\" alt=\"收獲海帶。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收獲海帶。\u003c/p>\u003cp>以海帶為例,這種看似尋常的藻類,其實是海洋里的“固碳高手”。長島綜試區南長山街道孫家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孫成偉介紹,通過光合作用,每畝海帶每年可固定約1.2噸二氧化碳,且生產周期短、生物量大,固碳效率遠超陸地森林,長島有70年的海帶種養殖歷史。\u003c/p>\u003cp>再如生蠔,作為“海洋生態工程師”,它們的碳匯價值藏在“濾食—沉積—固碳”的鏈條里。生蠔通過濾食浮游生物凈化海水,其貝殼和沉積的有機質將碳以固態形式封存起來。\u003c/p>\u003cp>而海草床作為“海底草原”,固碳能力更是驚人。單位面積固碳速率是熱帶雨林的35倍,且能長期封存碳達千年以上。\u003c/p>\u003cp>這些新算法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落地成全國首筆“海草床海藻場碳匯貸”的核心依據。\u003c/p>\u003cp>“海草床、海藻場碳匯貸”是長島農商銀行針對海洋藻類、養殖品推出的一款綠色創新金融產品,以海藻床、海藻場每年固碳量產生的遠期收益權做質押,由專業評估機構出具碳匯項目評估分析報告,合理計算碳匯價值,并通過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質押登記系統進行質押登記。這筆來自大海的“呼吸”貸,讓原本看不見、摸不著的海洋藍碳,變成了實打實的“真金白銀”,切實解決了水產養殖企業缺乏有效抵押的融資難題。\u003c/p>\u003cp>碳匯貸項目實施后,孫家村海域生態發生根本性轉變。大葉藻、海蘿等珍稀藻類重現,白江豚、鯨魚等瀕危物種頻繁現身,海洋生物多樣性指數提升40%,成為“國際零碳島”建設的核心示范區。\u003c/p>\u003cp>“我們通過將海帶、生蠔、海草床的碳匯潛力轉化為金融機構認可的資產,讓漁民‘養?!茉鍪?、企業‘護?!谢貓?,真正實現‘藍色資源’向‘綠色財富’的轉化?!敝袊嗣胥y行煙臺市分行長島營業管理部副行長吳強表示,這不僅是長島的生態密碼,更是海洋碳匯開發的“山東經驗”,為全國海洋經濟與“雙碳”目標的融合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。\u003c/p>\u003cp>孫家村的實踐開創了“生態修復—碳匯質押—綠色金融”的閉環模式,為沿海地區提供了“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”的可復制路徑,實現了從“賣資源”到“賣碳匯”的轉型跨越。\u003c/p>\u003cp>當下,長島在全域實施海草床、天然海藻場、養殖海藻增匯示范工程,在全省率先實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,創新推出了多項全國首筆、全省首筆的碳匯金融產品,正探索引入綠氫、能源島、海藻場固碳等新技術新業態,有序推進碳匯交易,變資源為資產、變資產為資本,全面做強零碳經濟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從一條魚到一條鏈,藍色糧倉更加豐盈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向深海駛去,蔚藍的海面上,一座座大型深遠海智能網箱平臺映入眼簾:粗大的圓形鋼柱直插海底,平臺上鋼架縱橫,頂部托著幾間白色房子,宛如一個個“海中城堡”。記者跟隨工作人員,順著樓梯層層攀爬,穿過條條走廊,切身感受網箱之大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21/3541A3044467063928FF20BFF92829DE14D993C8_size859_w1364_h746.png\" alt=\"南隍城鄉鳥瞰。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南隍城鄉鳥瞰。\u003c/p>\u003cp>在長島南隍城海洋牧場示范區,借助深達30余米的大型深遠海智能網箱,這樣面積的水域可形成養殖水體9.4萬立方米,平臺搭載了智能監測、自動投喂、自動洗網等設備,可以讓魚群在類野生環境中生長,每年漁獲量可達1000噸。\u003c/p>\u003cp>2020年以來,南隍城鄉大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,積極落實煙臺“百箱計劃”。2021年,亞洲第一個單體最大的網箱落戶長島。目前,共有8座“經海系列”網箱平臺坐落于南隍城海域。\u003c/p>\u003cp>海洋經濟由近海走向深遠海、向裝備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,是建設國際零碳島的必然要求,也是“海島之美”的產業支撐。\u003c/p>\u003cp>2023年底,長島“藍色糧倉”海洋經濟開發區獲批成立,成為中國首個主體范圍在海洋、主導產業在海洋的海上經濟開發區。\u003c/p>\u003cp>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,為何選擇長島?\u003c/p>\u003cp>長島自然條件優越,擁有187.8公里海岸線、3541平方公里海域,水深流大、氣候溫和,不易受臺風等極端天氣影響,適合大規模布設深遠海養殖設施。\u003c/p>\u003cp>長島海洋資源豐富,盛產600多種魚蝦蟹貝藻,擁有上百種浮游、底棲生物,餌料資源充足,是天然深遠海養殖牧場,被譽為中國鮑魚之鄉、扇貝之鄉、海帶之鄉。\u003c/p>\u003cp>長島擁有151個島嶼,園區周邊任何方位都有鄰近島嶼提供碼頭???、物料運輸、物資補給、應急避險等服務,具備完整島鏈支撐。\u003c/p>\u003cp>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,長島“藍色糧倉”海洋經濟開發區堅持以園區化產業化項目化思維發展海洋經濟,獲批全省首批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。一年多時間,一個個“突破”、一件件“首創”,見證了“藍色糧倉”海洋經濟開發區的成長。\u003c/p>\u003cp>深耕藍色國土,打造藍色糧倉。預計到2035年,長島深遠海養殖網箱將會增加到50座,在核心區實現水產品產量16萬噸,漁業經濟總產值60億元,在拓展區實現水產品產量27萬噸,漁業經濟總產值50億元。按照養殖、加工、旅游三業統籌,從一條魚到一條鏈,耕海牧漁融合發展更加豐盈藍色糧倉。\u003c/p>\u003cp>(大小新聞)\u003c/p>","type":"text"}],"currentPage":0,"pageSize":1},"editorName":"喬月舒","faceUrl":"http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512331/media","vestAccountDetail":{},"subscribe":{"type":"vampire","cateSource":"","isShowSign":0,"parentid":"0","parentname":"社會","cateid":"512331","catename":"鳳凰網山東","logo":"http://d.ifengimg.com/q100/img1.ugc.ifeng.com/newugc/20180530/10/wemedia/0f1a12c3efe1f1b7af7d8f636ce0e7ff1d1fa283_size18_w200_h200.png","description":"鳳凰網山東,影響山東的力量!","api":"http://api.3g.ifeng.com/api_wemedia_list?cid=512331","show_link":1,"share_url":"https://share.iclient.ifeng.com/share_zmt_home?tag=home&cid=512331","eAccountId":512331,"status":1,"honorName":"","honorImg":"http://x0.ifengimg.com/cmpp/2020/0907/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.png","honorImg_night":"http://x0.ifengimg.com/cmpp/2020/0907/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.png","forbidFollow":0,"forbidJump":0,"fhtId":"63765212","view":1,"sourceFrom":"","declare":"","originalName":"","redirectTab":"article","authorUrl":"https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512331/media","newsTime":"2025-05-22 14:29:41","lastArticleAddress":"來自北京"}},"keywords":"長島,海洋,海島,零碳,海藻,海草,生態,海帶,煙臺,藍色","hasCopyRight":true,"sourceReason":"","isHubeiLocal":false,"interact":{"isCloseShare":false,"isCloseLike":false,"isOpenCandle":false,"isOpenpray":false}}; var adKeys = []; var __apiReport = (Math.random() > 0.99);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= 50; for (var i = 0,len = adKeys.length; i
煙臺:踏浪零碳,逐夢深藍

煙臺:踏浪零碳,逐夢深藍

暖風掠過黃渤海灣畔,151座島嶼在碧波中舒展生態畫卷。

眺望深遠海,13座智能網箱耕海牧漁,托舉起“藍色糧倉”的立體版圖;海底世界里,海草床以超越雨林35倍的固碳效率編織“生態底紋”,全國首筆“海草床碳匯貸”讓藍色碳匯變身綠色資產;島嶼之間,新能源公交車穿梭于修復后的青山綠廊之中,80臺風機舊址化作候鳥天堂,全國首個“負碳海島”用超2000噸碳匯量書寫著藍碳經濟新篇章。

從零碳交通體系到海洋碳匯金融,從深遠海養殖到全域生態修復,長島正以“全球海島保護與開發典范”的姿態,在187.8公里海岸線上繪制零碳發展的“中國樣本”,讓碧海藍天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最美底色。

打造全球海島保護與開發典范

初夏時節,乘船穿行長山列島,目之所及,生機盎然。

2021年,煙臺在統籌考慮長島發展定位和巨大潛力的基礎上,提出打造“長島國際零碳島”的戰略目標,并連續4年將其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,今年又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。

長山列島。

長山列島。

如今,“長島國際零碳島”建設進展如何?

剛登上南長山島,濃濃綠意撲面而來。從海濱路到通海路,一路花團錦簇、鳥語花香。 長島的零碳場景,還藏在一個個小細節里。

海上,長島與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,改造海域底質環境,拓展近岸養殖至深遠海,推行立體生態養殖。

近岸,清退近岸1.8萬畝養殖設施,修復21公頃海草床和海藻場,近岸水質全達一類標準,近海生態得以優化。

島上,完成10個有居民島破損山體治理,拆除陸域80臺風機,原本的風機所在地,被碧桃、櫻花、松柏等植被覆蓋,為每年途經海島的360多種、120多萬只候鳥營造良好的環境。

“在零碳場景方面,長島謀劃打造了零碳交通、零碳生活、零碳旅游、零碳民生、全域零碳氛圍和廟島全域零碳島嶼等6大零碳體系。眼下,城區供暖、旅游大巴、公交等已全部實現新能源替代,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.2萬噸?!遍L島綜試區工委委員、管委副主任于振江表示,接下來將會同萬華化學、東方電子、金正環保等企業謀劃建設聚氨酯路面、虛擬電廠、綠色微電海水淡化等項目,推進6個光伏技術應用場景,打造3個標志性零碳項目及10個左右的零碳場景。

建設長島國際零碳島的構想提出以來,長島在規劃研究、減碳增匯、能源轉型、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,多年來,我們看到——

長島獲批國家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;

孫家村“近零碳社區”入選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典型案例;

“長島打造國際零碳島”入選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《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》白皮書;

大黑山島成為全國首個負碳超2000噸的“負碳海島”,標志著藍碳經濟進入規?;l展階段;

……

“‘長島國際零碳島’是煙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試驗田,是開展海島保護與開發綜合試驗的重要探索,是具有全球意義的海島生態實踐,將為有人島的零碳、負碳發展提供范例樣板,打造全球海島保護與開發的典范?!庇谡窠f。

讓藍碳變“真金”,長島為全國打樣

來到長島,海鮮是繞不開的“生態符號”。

但在長島人眼里,這些海鮮早已超越了傳統食材的范疇,它們既是守護蔚藍海岸的“綠色資源”,也是能轉化為真金白銀的“碳匯資產”,更是打造國際零碳島嶼聯盟,讓長島出圈的新質生產力。

收獲海帶。

收獲海帶。

以海帶為例,這種看似尋常的藻類,其實是海洋里的“固碳高手”。長島綜試區南長山街道孫家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孫成偉介紹,通過光合作用,每畝海帶每年可固定約1.2噸二氧化碳,且生產周期短、生物量大,固碳效率遠超陸地森林,長島有70年的海帶種養殖歷史。

再如生蠔,作為“海洋生態工程師”,它們的碳匯價值藏在“濾食—沉積—固碳”的鏈條里。生蠔通過濾食浮游生物凈化海水,其貝殼和沉積的有機質將碳以固態形式封存起來。

而海草床作為“海底草原”,固碳能力更是驚人。單位面積固碳速率是熱帶雨林的35倍,且能長期封存碳達千年以上。

這些新算法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落地成全國首筆“海草床海藻場碳匯貸”的核心依據。

“海草床、海藻場碳匯貸”是長島農商銀行針對海洋藻類、養殖品推出的一款綠色創新金融產品,以海藻床、海藻場每年固碳量產生的遠期收益權做質押,由專業評估機構出具碳匯項目評估分析報告,合理計算碳匯價值,并通過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質押登記系統進行質押登記。這筆來自大海的“呼吸”貸,讓原本看不見、摸不著的海洋藍碳,變成了實打實的“真金白銀”,切實解決了水產養殖企業缺乏有效抵押的融資難題。

碳匯貸項目實施后,孫家村海域生態發生根本性轉變。大葉藻、海蘿等珍稀藻類重現,白江豚、鯨魚等瀕危物種頻繁現身,海洋生物多樣性指數提升40%,成為“國際零碳島”建設的核心示范區。

“我們通過將海帶、生蠔、海草床的碳匯潛力轉化為金融機構認可的資產,讓漁民‘養?!茉鍪?、企業‘護?!谢貓?,真正實現‘藍色資源’向‘綠色財富’的轉化?!敝袊嗣胥y行煙臺市分行長島營業管理部副行長吳強表示,這不僅是長島的生態密碼,更是海洋碳匯開發的“山東經驗”,為全國海洋經濟與“雙碳”目標的融合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。

孫家村的實踐開創了“生態修復—碳匯質押—綠色金融”的閉環模式,為沿海地區提供了“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”的可復制路徑,實現了從“賣資源”到“賣碳匯”的轉型跨越。

當下,長島在全域實施海草床、天然海藻場、養殖海藻增匯示范工程,在全省率先實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,創新推出了多項全國首筆、全省首筆的碳匯金融產品,正探索引入綠氫、能源島、海藻場固碳等新技術新業態,有序推進碳匯交易,變資源為資產、變資產為資本,全面做強零碳經濟。

從一條魚到一條鏈,藍色糧倉更加豐盈

向深海駛去,蔚藍的海面上,一座座大型深遠海智能網箱平臺映入眼簾:粗大的圓形鋼柱直插海底,平臺上鋼架縱橫,頂部托著幾間白色房子,宛如一個個“海中城堡”。記者跟隨工作人員,順著樓梯層層攀爬,穿過條條走廊,切身感受網箱之大。

南隍城鄉鳥瞰。

南隍城鄉鳥瞰。

在長島南隍城海洋牧場示范區,借助深達30余米的大型深遠海智能網箱,這樣面積的水域可形成養殖水體9.4萬立方米,平臺搭載了智能監測、自動投喂、自動洗網等設備,可以讓魚群在類野生環境中生長,每年漁獲量可達1000噸。

2020年以來,南隍城鄉大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,積極落實煙臺“百箱計劃”。2021年,亞洲第一個單體最大的網箱落戶長島。目前,共有8座“經海系列”網箱平臺坐落于南隍城海域。

海洋經濟由近海走向深遠海、向裝備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,是建設國際零碳島的必然要求,也是“海島之美”的產業支撐。

2023年底,長島“藍色糧倉”海洋經濟開發區獲批成立,成為中國首個主體范圍在海洋、主導產業在海洋的海上經濟開發區。

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,為何選擇長島?

長島自然條件優越,擁有187.8公里海岸線、3541平方公里海域,水深流大、氣候溫和,不易受臺風等極端天氣影響,適合大規模布設深遠海養殖設施。

長島海洋資源豐富,盛產600多種魚蝦蟹貝藻,擁有上百種浮游、底棲生物,餌料資源充足,是天然深遠海養殖牧場,被譽為中國鮑魚之鄉、扇貝之鄉、海帶之鄉。

長島擁有151個島嶼,園區周邊任何方位都有鄰近島嶼提供碼頭???、物料運輸、物資補給、應急避險等服務,具備完整島鏈支撐。

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,長島“藍色糧倉”海洋經濟開發區堅持以園區化產業化項目化思維發展海洋經濟,獲批全省首批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。一年多時間,一個個“突破”、一件件“首創”,見證了“藍色糧倉”海洋經濟開發區的成長。

深耕藍色國土,打造藍色糧倉。預計到2035年,長島深遠海養殖網箱將會增加到50座,在核心區實現水產品產量16萬噸,漁業經濟總產值60億元,在拓展區實現水產品產量27萬噸,漁業經濟總產值50億元。按照養殖、加工、旅游三業統籌,從一條魚到一條鏈,耕海牧漁融合發展更加豐盈藍色糧倉。

(大小新聞)

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人在线,中文字幕小妇女视频在线观看,中文字幕16页,爆乳理论日韩中文字幕